川北民間傳統文化紀錄片《川北舊事》第六集《店埡花燈》
? ? ?川北民間花燈藝術,相傳始于唐朝,當時作為宮廷藝術,旨在祈福迎祥,永保江山,設有專門職掌官—燈官,首任燈官李文學,傳留至今。早在20世紀30年代,花燈就流傳于四川劍閣縣演圣鎮梁家溝—帶。由于南部縣的店埡鄉緊靠劍閣縣,山水相連,20世紀50年代花燈便傳人店埡鄉的荷花村。劍閣縣的梁文銀傳給店埡鄉荷花村的賈太章,賈太章便成了店埡花燈的最早傳人。
據《川北燈戲》記載,以南部縣店埡鄉賈太章等為傳人的“賈記燈班”,早期就活躍在鹽亭縣和南部縣的大坪、升鐘一帶。后賈太章又傳給賈祥昌。賈祥昌在繼承店埡花燈中,對封建糟粕和低級庸俗的內容進行了凈化。
? ? ? ?20世紀80年代,隨著電視和其他媒體的普及,店埡花燈漸受冷落,瀕臨失傳。90年代,店埡小學與花燈老藝人賈祥昌共同發掘整理,編寫出了用于學校藝術教育的校本教材《花燈》。同時培養出了一大批“小小跳燈人”。他們用燈、用歌、用舞、用情,歌頌黨的富民好政策,贊頌改革開放新時代,受到當地群眾的歡迎。
? ? ? ? 店埡花燈在表演樣式上分為“天燈”和“地燈”兩類。“天燈”的表演,具有一定的故事情節,實質上就是燈戲。凡是拿燈表演歌舞、雜耍的就叫“地燈”。“天燈”和“地燈”合在一起,即組合成一臺熱鬧愉悅的“花燈戲”。
? ? ? ? 店埡花燈正式演出時,在演出場地的中央豎立一盞碩大的“主燈”。同時在演出場地的四角各豎立—盞略比“主燈”小的“排燈’。無論是“主燈”和“排燈”,燈腹內都設置燭臺。夜幕降臨,舞燈人便點燃燭火,燈體通明,再伴以舞燈人的翩翩起舞,鼓樂齊鳴,人聲鼎沸,靜寂的山鄉便有了文化情趣和熱鬧場景。花燈演出往往通宵達旦,雞鳴破曉方散。
? ? ? ? 店埡花燈在表演的程式上無固定的套路,十分貼近生活。音樂多采用川北小調、神歌、嫁歌以及川劇鑼鼓等。店埡花燈使用的道具很多。如獅頭、獅皮龍頭。龍身、彩蓮船 、燈籠等。其中燈是花燈表演中的重要道具之一。
? ? ? ? 20世紀80年代四川省文化廳還專程到店埡鄉對花燈藝術采風錄像,盛況空前。花燈的表演融舞蹈、音樂、武術、戲劇、曲藝為一體。觀看花燈,欣賞到的是剽悍勇健的民風、昂揚奮進的民情、詼諧幽默的民俗、感受到的是淳樸的民間藝術原始真品。這種粗獷的文化藝術是在都市影院中享受不到的。
——摘自《南部縣人民政府網》
相關推薦
姓 名:
郵箱
留 言: